在东海上空,中日军机经过一番激烈的对峙后,日方却反过来对中国进行指责,并在没有任何有效证据的情况下,炒作“中国军机异常接近”的事件。与此同时,在沉默了四天后,解放军终于公开揭露了事件的真相。那么,日方到底是如何倒打一耙的呢?解放军又是如何回应的?
不久前,日本防卫省发布了一份通报,称中国军机在7月9日和10日的上午“异常接近”日本航空自卫队的YS-11EB电子侦察机。日方强调,中国的歼轰-7A战机在东海上空对YS-11EB进行了“近距离跟踪”,并警告称这种行为可能引发“偶发性碰撞”。日方表示对这一事件感到“严重关切”,并强烈要求中方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。
显然,日方此举是一种典型的倒打一耙行为。许多专家分析称,事件本身就存在诸多疑点。日本防卫省在通报中对事发的具体位置及更多的关键信息避而不谈,显得十分遮掩。如果真如日方所言,事件的起因是中方军机的“异常接近”,那么为什么不公布事发的具体位置呢?这种隐瞒的做法无疑让人怀疑其背后的动机。
更值得注意的是,日方派出的YS-11EB电子侦察机并非普通飞机,它专门用于收集周边国家飞机以及地面设施发出的电磁波信息。将这架侦察机派往东海空域,显然是为了进行情报搜集。中方派遣歼轰-7A战机进行拦截,实质上是对日方侦察行为的一种合理反应。歼轰-7A的任务是在国际公认的框架内对敌方进行抵近驱离,目的明确,即迫使对方改变航向。这样的行为属于防卫性质的正常操作。然而,日本却把这一行为歪曲为“异常接近”并称其为“挑衅”,实在是将事实颠倒。
从日本的战略意图来看,此次事件的炒作有着深层次的动机。首先,日本长期与美国在亚太地区协作,充当美国遏制中国的“马前卒”。通过制造类似的事件并加以渲染,日本可以营造出中国在东海地区“咄咄逼人”的假象,借此在国际舆论中抹黑中国的形象。这也为美国在该地区加强军事存在提供了合理的借口,同时,试图通过此举挑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。
此外,日本国内的军事扩张势力也是这一事件背后不可忽视的因素。近年来,一些日本国内势力不断推动突破和平宪法的限制,借助“外部威胁”来扩大军费开支和扩充军备。炒作中国军机“异常接近”这一事件,无疑可以制造紧张气氛,为其进一步增加防卫预算、加强军备建设提供了理由。事实上,日本的防卫费已经连续多年上升,2023年更是创下历史新高,这一切与日本国内的军事扩张需求紧密相关。
然而,面对日本的炒作和指责,解放军并未沉默太久。四天后的公开回应终于揭开了事件的真相。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蒋斌明确指出,最近日本航空自卫队的侦察机多次进入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,进行抵近侦察。中国军机依法对这些侦察机进行了识别、跟踪和监视,所有行动完全正当、合理且符合国际规范。蒋斌表示,日方舰机的抵近侦察行为才是造成中日海空安全风险的根本原因。他强调,解放军始终致力于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,希望日方能够与中方共同努力,创造有利于两国关系发展的氛围。
恒瑞行配资-恒瑞行配资官网-配资操盘股票-股票配资怎么玩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